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宁夏技术市场
欢迎来到宁夏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创办时间: 单位属性:资料待完善 所在地区:福建福州市 相关行业: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安全,资源利用与开发

联系人: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单位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学校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多亩。学校本部现有本科专业76个,全日制本专科生21000多人,各类研究生6000多人,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含培育)3个、省特色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还拥有高校、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15个,国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此外,学校还是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在1740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1088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1421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660人。现有双聘院士3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

    更多>技术专家6

    • 凌启淡 凌启淡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信息材料与器件、有机电子学、光电功能聚合物、分子模拟(计算化学)、表面及界面物理、有机/高分子合成等。 咨询
    • 郑永标 郑永标 研究领域:生物医药 研究方向:食药用菌和虫生真菌的天然产物分离与活性研究 咨询
    • 刘海清 刘海清 研究领域:专用化学 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物理 咨询
    • 苏玉萍 苏玉萍 研究领域:环境监测 研究方向:陆海水体富营养化防控与生态修复;水环境教育 咨询

    更多>技术成果378

    更多>研究机构2

    • 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16人
      研究领域:动植物新品培育,其他农业牧业,其他环保和资源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依托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获批建设,2011年1月通过建设计划论证,实验室由4个部分组成:室内实验室(面积扩展至5000平米)、野外定位研究站点(大武夷山常绿阔叶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闽江口湿地生态定位观测站、长汀侵蚀红壤生态恢复定位观测站)、受控条件模拟实验场、闽台资源与环境基础数据平台等。实验室建设期间仪器设备资金投入1800万元,仪器设备总值达 4100万元。实验室继续推进野外观测研究站的建设,大武夷山常绿阔叶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一站三点”之一-三明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入建设阶段。 目前培育基地形成比较完整支撑体系,拥有自然资源学(1991)、资源与环境学(1995)、自然地理学(福建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2010)、地理学(2012)、生态学(2012)等五个省重点学科,拥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设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地理系、资源与城市规划系、地球信息科学系、生态环境系。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1年获得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0年“自然地理学”福建省重点学科入选福建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项目,2012年地理学、生态学获批省重点学科,2013年获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实验室建设期间双聘院士1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 实验室建设期间获得一系列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青年)项目、国家973前期课题、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总经费达4000余万元。实验室继续发展学科优势,积极承担了福建省资源与环境五年计划及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福建省生态功能、主体功能区划,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研究,福建省重点港湾海域使用规划,全省土壤污染大调查,海洋资源价值绿色评估及其应用,福建省林业保护利用规划,福州(平潭)综合试验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横向课题任务,经费近5000万元。
    • 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14人
      研究领域:动植物新品培育,农副产品贮藏与保鲜 研究方向:
      机构简介: 展开
      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前称为农业部甘蔗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设在福建农林大学,于1996年6月经农业部组织专家评审并通过认证,同年9月批准命名挂牌,并正式开放运行,1999年7月通过中期评估,2002年通过第四轮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评估。 实验室在农业部主管司(局)、福建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和依托单位的领导、支持下,本着重点实验室建设同重点学科建设、重点人才培养和重大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方针,坚持以科研创新为中心,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现已成为我国糖业行业唯一的部级重点实验室,成为国际上代表我国甘蔗研究水平的科研基地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实验室以甘蔗遗传育种、作物生理遗传与栽培和作物生物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建有甘蔗遗传育种、作物生理遗传与栽培、品质分析、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检测和基因芯片7个实验室及配套的仪器设备。重点实验仪器有:旋光仪、基因枪、DNA差异显示系统、凝胶图像扫描系统、生物芯片扫描仪、生物芯片点样仪、梯度PCR仪、细胞融合仪等60多台(套)的仪器设备,其中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24台(套),价值800多万元。 1996年以来,实验室主持国家在全国范围实施的所有重大甘蔗研究和建设项目,至2001年,共承担包括国家“863”、“948”和“跨越”计划、国家攻关、国际合作和国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项,省部委重点课题26项,吸引大批科技人员联合攻关,在种质创新、育种材料与育种方法研究和新品种选育上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9篇;育成了一批甘蔗优良新品种,其中福农83-36和福农81-745分获国家新品种后补助一、二等奖;鉴定了32项成果,“甘蔗品种的资源鉴定、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和“甘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分获1996年和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他相关研究获5项省部一、二等奖。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南方蔗区经济的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了22名博士、19名硕士,已有2名博士后出站,目前,在站博士后和在学博、硕士研究生共45名;全国从事甘蔗研究的所有博士均为实验室培养,同时造就了一批从事蔗、烟、薯、豆、稻等作物研究和管理人才。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在线人数:0              技术支持: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