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13 00:00 发布单位:新华网
网约车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一部分,必须将公共安全放到首位,其次再谈体验感与便捷性
作为“互联网+”的新兴行业,网约车安全水平的提升,在建立标准之外,还来自于新技术“加持”
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近日联合滴滴出行发布了移动出行驾驶人员禁入标准,网约车司机资格审查从此有了“负面清单”。
移动出行让共享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比如专车、快车、顺风车等多种网络约车平台,丰富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但与此同时,从乘客搭乘顺风车被抢劫,到女乘客因给司机差评被殴打,网约车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也让乘客在选择网约车出行时不免“心里打鼓”。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教授张效羽表示,网约车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一部分,必须将公共安全放到首位,其次再谈体验感与便捷性。
从这次发布的禁入标准看,从业人员有过重大暴力和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严重治安违法、交通安全违法三大类的违法犯罪记录的,以及精神病人员都将被一票否决,禁止进入移动出行平台。
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此前已对网约车司机准入资格有所限制。滴滴出行介绍说,司机和车主在注册账户时,需要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车辆行驶证信息,只有三证信息全部真实有效才能注册成功。深圳交通运输委员会在今年3月底联合多部门约谈滴滴、优步等5家网约车平台,要求其限期清退在网约车驾驶员中发现的3086名有吸毒及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
那么,此次禁入标准的发布,是否能真正提高网约车的安全性呢?在专家们看来,“负面清单”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但这仅仅是个开始。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记者:“提高司机、车辆准入门槛,加强实质审核是保证网约车乘客安全的第一步。关键还在于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信息共享机制,政府应该把相关信息,如司机无犯罪记录、无吸毒史、车辆年检结果等提供给约车平台,为平台对司机、车辆进行实质审核和有效管理提供可能性。”市场研究机构谷尼舆情监测中心分析师朱琳娇则认为,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完善的网约车监管条例,让网约车行业有法可依。
不过,作为“互联网+”的新兴行业,网约车安全水平的提升,在建立标准之外,还来自于新技术“加持”。张效羽表示,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安全保护举措,才能真正带动移动出行行业逐步规范安全发展。从目前企业的实践来看,各家网约车平台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技术创新来为出行安全提供保障。
滴滴出行方面表示,其安全出行五大保障举措已于近期上线,比如“行程分享”让乘客进入APP主界面就可以在微信、QQ和短信3个渠道把行程信息分享给亲友,而“车型一致”则保证了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事故的可追溯性。易到方面则介绍说,易到即将在新版本中推出人脸识别功能,现已与技术提供方签订协议。此后,司机每天需要以“扫脸”的方式签到,已确保不让“李鬼”冒名顶替。同时,易到还基于大数据发布了易盾系统,为每一位司机的每一次行为画像留存相关数据信息,以刻画司机的信用状况。
“真正保障用户出行安全,应该包括静态安全和动态安全两个方面。静态安全就是相关制度、技术规范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法规的完善,等等;动态安全就是要求网约车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矫正发展战略,在软件和硬件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不仅要提升现实安全水平,也要提升虚拟安全水平。”朱巍表示。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