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29 00:00 发布单位:新华网
在8月20日召开的“人工智能与智慧家庭”圆桌论坛上,来自研究院所、中外企业和高校的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在智慧家庭的落地展开探讨。
“不要对当前的人工智能期待值过高”成为嘉宾们普遍共识,大家认为,应从用户需求出发,采取单点突破的方式,把技术转化为产品,解决消费者在某些领域、某个方面的刚性需求。
厘清:人工智能是服务于人而非战胜人
人工智能历经三起两落,起落背后离不开技术的驱动。如果抛开技术不谈,人类痴迷于人工智能的诉求到底是什么呢?
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水平的确能够超越人类,但至于人类有没有必要造出一个比自己还聪明的机器来,中科院计算所教授张云泉说“这个倒不一定”,他认为,类似小冰这样的机器人,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求就可以了。
作为小冰项目运营总监的徐元春也认可这种说法。“人工智能被创造出来的目的不是为了打败人类,而是为了让人类生活得更好。”他说,人类社会一直在进化,最有效、最传统、最核心的方式还是对话,小冰在研发和实践中坚持的核心就是对话即平台。
在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新技术中心经理张红看来,人工智能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能够提高你的生产效率,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由此解决你更多用户面临的问题。
提醒:不要对人工智能抱以太高期待
随着大数据、深度学习技术的出现,人工智能迎来了又一次发展高潮。不过它会和前几次一样,再度偃旗息鼓吗?在专家看来,目前大家对人工智能的期望值过高。
机器人真的能代替人做决策吗?“我觉得这个时代还没有到来。”IBM中国研究院认知交互技术总监秦勇说,今天的人工智能更多是在扮演一个提供帮助、提供建议的角色,未来真的要让机器人在智慧家居或驾驶场景做决策,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黄向生介绍说,大家都希望人形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做更多工作,但人工智能其实包括智能和机器人两大块,前者做好容易,但机器人本体要想达到用户的期待值却非常非常困难。
驭驾科技CEO吴甘沙表示,家庭人工智能真正的强需是帮助做家务,这些都需要灵巧控制,目前机器人差得很远,几十万美金的机器人只能做很简单的事情,未来也许随着3D打印和人工肌肉技术的进步可以解决,但需要一定时间。
“要想一步到位走得很远,很高,还需要很长时间。”北京*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员陶永认为,就硬件来说,应避免一些太高大上、太空的东西,还是要把小的、成熟的技术往前推一小步,应用到产品中去,哪怕只是提升一小点功能。
区分:智能和人工智能是两个概念
过去的智能化,与今天人人在谈的人工智能,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两个概念,却常被混为一谈。
有些做智能化的摇身一变也改叫人工智能了,但海尔人工智能总监、机器人团队负责人李宏言却认为,人工智能需要很多启发式的算法,需要有数据的支持以及训练模型,传统家电加上WIFI、有个APP控制实现联动只能叫智能家电,远远没有达到人工智能的层面。
对此,长虹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展华益深有感触。他表示,长虹最早对智能的理解是装上安卓系统、加载大量应用,但在人工智能出现以后,长虹意识到当时对智能的理解并不是现在所说的人工智能。他说,“‘懂你’是人工智能最关键的地方,有思考、决策、推理的能力。”
不过在路波机器人CEO颜其锋看来,当前的机器人还是有其局限性的,其实只是人工+智能。
出路:从需求出发 为用户创造服务价值
无论是智能硬件还是人工智能,从现实需求出发,解决用户的消费痛点才是唯一出路。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院长助理、智慧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梅晓春认为,企业既要有大的体系思维和规划,但更重要的是从消费端的刚性需求、满足某一个核心需求点出发,而不是从设计入手,这样对于促进行业发展和规模形成才有推动意义。
对于人工智能的价值认知,TCL工业研究院北京创新中心总监刘靓认为有两点: 一是人工智能应用到智慧家庭中本质上要解决家庭的一些问题,真正为家庭带来增值。二是人工智能技术一定是围绕着人的需求不断发展,人的需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必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体现相应价值。
陶永表示,未来五到十年,教育娱乐、音视频通话、短途代步等服务机器人将走进普通家庭,医疗机器人、智能健康服务、智能救援机器人等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服务型机器人将成为热点。
Copyright © 2018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版权所有 宁ICP备11000235号-3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776号